自由未竟──獨立記者歐洲採訪紀實
$86.4
作者:甄梓鈴
分類:社會文化
出版日期:2021年1月
ISBN:9789888562398
規格:140 (w) x 210 (h) mm
頁數:272
內文:黑白印刷
讀者對象:一般大眾
上架建議:社會文化
尚有庫存
描述
【內容簡介】
二〇一八年,作者離開所屬的媒體,以獨立記者的身分踏上在歐洲的採訪之旅。
她沒有走向更多人注目的西歐,而是以寒冽的瑞典為駐點。在福利見稱的北歐,她看見天堂的另一面──院士的醜聞被揭發,以致諾貝爾文學獎暫停一年;大量難民尋求庇護,引起不同的反彈。
在東歐變革三十周年,她走訪德國、波蘭、捷克、匈牙利與波羅的海三國,尋找這些國家一路走來的足跡,以至脫離蘇聯後的生活──有人從抗爭者成為總統後,卻被人唾棄;有人堅持講述國家抗爭的歷史,不容國人遺忘;有人參加了「波羅的海之路」,成為一生重要的經歷。
這一年,她走訪大城小鎮,透過採訪,透過觀察,理解這些國家面對不同的挑戰──有的被大國虎視眈眈,經常滋擾;有的慢慢落在獨裁者的手裏,自由漸漸被收緊;有的右派崛起,惹起爭議。雖然如此,在尋找更美好的將來的路上,很多人仍然努力,為自己相信的多走一步,參與罷課,寫真實的報導,講述過往的經歷,留守自己的家鄉。
這些國家的歷史,以至她們正面對的困境,與香港無關,但是有些議題不如想像中遙遠,有些經驗曾與我們在某個時間成功連結,正如捷克著名作家克里瑪所說,「從歷史中學習是重要的」,除了避免重複犯錯,也能借鑑他山之石。
【作者簡介】
甄梓鈴
國際新聞記者。二〇一八年夏天,毅然辭去報館工作,以獨立記者身分赴歐洲採訪一年,駐紮瑞典,經營《三角尺北歐新聞平台》。走進國際現場,實地觀察歐洲政局,發掘新聞故事。文章散見於《明報》、《蘋果日報》、《BBC中文網》、台灣《報導者》等中文媒體。
【推薦】 陳立程
尹子軒(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)
劉致昕(台灣非營利媒體《報導者》副總編輯)
關震海(《誌》傳媒創辦人)
林育立(駐德國記者)
在歐洲,她用筆記錄了一個處於巨變的大時代,回到香港,面對的是另一個大時代。要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堅持客觀求真地記錄社會變遷,必然要承受更激烈的理智與情感之間的撞擊,梓鈴對新聞專業有一份執著,衷心期待在她的筆下看到「而這,就是今天的香港」。 ──陳立程
感謝這本書,將這些歐洲的記憶,帶到香港人的手中,作為智慧的載體,也是希望的火苗。
──尹子軒(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)
《自由未竟》證明了走踏現場的價值,讀者得以跟着梓鈴的文字走訪不同國度、踏過不同人對自由追求之路。
──劉致昕(台灣非營利媒體《報導者》副總編輯)
欣喜香港的記者有自己的作品,帶香港人走一次歐洲,反思當地自由之後的思想轉變。
──關震海(《誌》傳媒創辦人)
我在書中讀到尋覓、徬徨和自我期許,發現梓鈴似乎已經熬過這段路,準備好繼續走下去。
──林育立(駐德國記者)
【目錄】
陳立程序
尹子軒序
劉致昕序
關震海序
林育立序
自序
第一章
天堂無門
I. 氣候變遷
走進氣候罷課現場
沒有垃圾的國度
II. 諾貝爾獎醜聞
跟着瑞典人上一堂「諾貝爾課」,醜聞過後文學獎何去何從?
離開伊朗,尋回寫作自由──專訪瑞典學院新院士Jila Mossaed
III. 難民危機
同班同學
在瑞典大選進行時,走進伊巴謙莫域家園
丹麥大選採訪──那些被邊緣化的人
舌尖上的敍利亞
熱話背後,絕望告白,學生困IS佔區,教授僱傭兵拯救
IV. 戰狼在北歐
誰的公民
酒店事件餘波未了
第二章
鐵幕之後
I. 東歐劇變
波蘭
專訪波蘭前總統華里沙,拉倒鐵幕,英雄不再
鐵幕倒下前/後
鐵幕倒下三十年,波蘭媒體第四權怎麼了?
匈牙利
從民主鬥士到威權領袖,走訪歐爾班家鄉
獨立媒體狹縫求存,匈牙利政府的眼中釘
德國
東德最後一個逃亡家庭
反移民的「高牆」──柏林圍牆倒塌三十年前夕,一個衝突現場的再訪
被遺忘的殖民傷痕,走進柏林「非洲區」
小黨崛起似納粹,學者憂掌大權,德極右黨否認排外,「只是默克爾愈走愈左」
極右色彩惹監控,AfD稱遭不公打壓
捷克
寫在「布拉格之春」五十周年,在捷克尋找共產記憶
II. 獨立以後
二百萬人手牽手,築成六百公里的自由之路
本土語言保衞戰
資訊戰是怎樣煉成的
今生不回家
不存在的樓層
歌唱革命
後記:回家的路
【延伸閱讀】
《七情上面──苦難時代的情緒自覺》作者:馬傑偉
ISBN:978-988-8562-26-8
《失聲香港》作者:阿果
ISBN:978-988-8562-20-6
《天愈黑,星愈亮──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》作者:譚蕙芸
ISBN:978-988-8562-22-0